曙海教学优势
本课程面向企事业项目实际需要,秉承二十一年积累的教学品质,动力电池系统CAE课程培训课程以项目实现为导向,老师将会与您分享设计的全流程以及工具的综合使用技巧、经验。线上/线下/上门皆可,动力电池系统CAE课程培训课程专家,课程可定制,热线:4008699035。
大批企业和曙海
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合作企业30万+。曙海的课程培养了大批受企业欢迎的工程师。曙海的课程在业内有着响亮的知名度。
结构分析模块 | 课程提纲 | 核心内容 | 关键词 |
第一部分 | 基础知识 | 动力电池包结构分析须了解的基础知识 | 强度、疲劳、安全评估 |
1 | 力学基础知识 | 理论力学介绍 | 应力、应变 |
2 | 材料基础知识 | 材料特性与结构破坏的关系 | 弹性模量、泊松比 |
3 | 结构失效形式 | 屈服失效、疲劳失效及各自失效评定准则 | 屈服极限、疲劳极限 |
4 | 电池PACK与CAE | 有效设计验证、结构失效验证 | 结构安全、优化与轻量化 |
5 | 2015电池PACK标准-结构验证 | 实验内容解读、CAE分析预评估 | 温度控制、电池一致性 |
第二部分 | CAE仿真核心 | ||
1 | FEA有限元思想介绍 | 有限单元法 | 热结构特征考虑、导热方式 |
2 | 网格、单元与节点 | 结构单元划分、单元与节点的各自逻辑 | 结构离散思想,单元与节点数学方程 |
3 | 约束与载荷 | 物理量与CAE环境变量统一 | 现实物理变量转为CAE环境变量 |
4 | 求解与结果判定 | CAE求解,根据分析结果判定结构设计合理性 | CAE结果与结构设计优劣的判定方式 |
第三部分 | 结构CAE仿真规划 | ||
1 | 软件环境选择 | ansys workbench | |
2 | 使用工况确定 | 车型与工况 | 确定极限工况 |
3 | 分析模型搭建 | 模型简化、模型搭建,材料匹配 | 模型准确、可靠 |
4 | 载荷条件施加 | 每一种载荷的作用与应用 | 载荷分类、应用 |
5 | 计算模型检查 | 确保计算模型的正确 | 材料、接触、载荷、网格、计算 |
6 | 工作站运算 | 运算时间的考量方式 | 效率、时间成本 |
7 | 结果判定 | 关键结果提取,数据处理 | 结果处理、数据分析、结论判定 |
第四部分 | 电池PACK结构仿真重点 | CAE仿真应用于PACK设计 | |
1 | 安全性仿真-屈服强度与疲劳 | 结构安全性的CAE判定方式 | 屈服强度、疲劳强度 |
2 | 随机震动分析 | PACK随机振动实验的CAE分析方式 | 2015标准-随机振动CAE分析 |
3 | 跌落分析 | PACK跌落实验的CAE分析方式 | 2015标准-跌落实验CAE分析 |
4 | 机械冲击分析 | PACK机械冲击实验的CAE分析方式 | 2015标准-机械冲击CAE分析 |
5 | 模拟碰撞分析 | PACK模拟碰撞实验的CAE分析方式 | 2015标准-模拟碰撞CAE分析 |
热分析模块 | 课程提纲 | 核心内容 | 关键词 |
第一部分 | 基础知识 | 动力电池包热管理须了解的基础知识 | pack、热管理 |
1 | 热-基础 | 传热理论、动力电池应用 | 对流、辐射、传导 |
2 | 电池知识-锂电 | 使用特性、发热特性、SOC与内阻 | 热功率、SOC |
3 | 新能源汽车特性 | 经济性、安全性、适用性、充电 | 热失控、充电桩 |
4 | 锂电动力电池包特性 | 续航里程、最佳温度、安全性、控制策略 | 续航能力、安全性 |
5 |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功能 | 监控温度、加热/制冷、一致性 | 温度控制、电池一致性 |
第二部分 | 热管理设计 | ||
1 | 模块设计-热特征 | 材料选择、结构设计、导热规划 | 热结构特征考虑、导热方式 |
2 | 系统设计-冷却方式 | 冷却方案计算与选择 | 风冷、液冷、自然冷却 |
3 | 控制策略-控制逻辑 | 冷却系统起停逻辑控制 | 温度控制方式 |
4 | 系统关键参数匹配 | 充放电热管理、极限工况 | 极限工况 |
第三部分 | 热管理仿真 | ||
1 | 软件环境选择 | FloMaster 或者ANSYS Workbench | |
2 | 使用工况确定 | 车型与工况 | 确定极限工况 |
3 | 分析模型搭建 | 模型简化、模型搭建,材料匹配 | 模型准确、可靠 |
4 | 载荷条件施加 | 每一种载荷的作用与应用 | 载荷分类、应用 |
5 | 计算模型检查 | 确保计算模型的正确 | 材料、接触、载荷、网格、计算 |
6 | 工作站运算 | 运算时间的考量方式 | 效率、时间成本 |
7 | 结果判定 | 关键结果提取,数据处理 | 结果处理、数据分析、结论判定 |
第四部分 | 热管理验证 | 验证设计是否合适、可靠 | 一致性、高温低温特性 |
1 | 电池、系统数据采集 | 温度、电流、电压采集 | 单体、模块、系统 |
2 | 样件试验过程设计 | 设计实验过程,采集需要的数据 | 与热相关的数据采集 |
3 | 样件试验数据分析 |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,得到系统热特性 | 通过实验判定系统设计热特性 |
4 | 路试数据采集与分析 | 真实路况数据采集 | 判断系统真实使用状态的热管理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