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路系统可靠性设计与测试技术培训课程
课程大纲:
第一章:电子可靠性设计原则
1.1 RAMS定义与评价指标
1.2 电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可靠性模型
1.3 系统失效率的影响要素
1.4 电子产品可靠性指标
1.5 工作环境条件的确定
1.6 系统设计与微观设计的区别
1.7 过程审查与测试
1.8 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
1.9 设计输入条件调查表(环境条件应力、操作者应力、关联设备影响要素)
第二章:电路可靠性设计规范
2.1 降额设计
2.2 电路热设计规范
2.3 电路安全性设计规范
2.4 电路板EMC设计规范
2.5 PCB设计规范
2.6 可用性设计规范
2.7 可维修性设计规范
第三章:元器件选型应用与失效机理
3.1 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基本原则
3.2 分立元件失效机理和选型注意事项
3.3 集成元件失效机理和选型注意事项
第四章:失效分析方法
4.1 常见元器件失效机理
4.2 分析方法
4.3 失效分析辅助工具
第五章:可靠性测试
5.1 测试分类及测试机理的差异
5.2 基于失效机理的测试应力选择
5.3 制造过程的失效应力及测试方法
5.4 测试用例(事例)
第六章:可维修性测试
6.1 可维修性的分级
6.2 可维修性级别对应的测试点
6.3 可维修性测试项目及测试用例
6.4 测试与评价方法
第七章:可使用性测试
7.1 易用性测试项目
7.2 应用人员测试项目及测试用例
第八章:测试仪器和测试工装
8.1 测试工装设计及选型
8.2 EMS工装
8.3 环境试验工装
8.4 疲劳测试工装
8.5 测试仪器选型
第九章:测评管理流程问题和规避方法
9.1 个人经验与组织经验的转化
9.2 失效分析技术材料
9.3 可靠性设计规范问答
9.4 设计规范审查
9.5 测试输入要求
第十章:电路可靠性设计微观管理方法
10.1软件工具、AAR、checklist